媒体艺院

浙江新闻:三台大戏连演五天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13级昆剧班毕业

出处:浙江新闻  文字:记者 刘慧  时间:2019-06-21
字体:放大 缩小

浙江新闻讯:

浙江昆剧团“传世盛秀万代昌明”代代相传,继浙昆“万”字辈1996年进入浙江艺术学校学戏,时隔17年,浙艺和浙昆又联手招了一批“代字辈”学员。他们2013年入校,6年时光一弹指,曾经稚嫩的孩童在2019年夏天将告别校园。

6月28日——7月2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昆剧团将在浙江胜利剧院举行"素心如兰”----浙艺院13级昆剧班毕业汇报演出。这场演出既是一场盛大的毕业汇报,也是一场从学生到昆曲人的成人礼。

两台经典折子戏、三台大戏《牡丹亭》《西园记》《雷峰塔》,50人,连演5天,文武兼备、传统与创新并存,连音乐也由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伴奏,这个舞台将全方位展现13级昆剧班学艺6年的实力。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堪称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典范。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载体,昆曲需要一代代人传承保护。浙艺是文旅部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高校,戏曲表演专业被列入“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有丰富的资源和实践;浙昆,曾获文旅部颁授“继承革新奖”,为多形式开展昆剧艺术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浙艺浙昆双主体联合育人,联手培养一代又一代昆曲传承人,以期浙江昆剧薪火绵延,幽兰永芳。

昆曲,是戏曲百花园中的“幽兰”。“素心如兰”,是这次毕业汇演的主题,是浙艺浙昆寄予13级昆剧班的期许,希望他们如兰一般,品性高洁,慧心静美,守住昆剧人的初心,肩负昆剧人的使命,为昆剧谋发展,为戏曲谋振兴。

潜心学艺六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浙江文艺的摇篮,自诞生起就与浙江昆剧一路同行。学院前身浙江戏曲学校1958年开设三个班,面向社会招收第一批学生,其中一个就是昆剧班,也是浙江昆剧团盛字辈学员,王奉梅就是其中一员。之后,浙江昆剧团与浙艺在黄龙洞比邻而居,那时老师往来传艺,学生互有交流。周传瑛、王传淞、沈传锟、姚传芗等昆剧艺术家或调入浙艺任教,或在浙艺授课,老前辈一招一式手把手地教,在学生记忆中留下了一段段师恩难忘的印记。

光阴如骏马加鞭,人生犹流水落花,六十年,好快啊!这是浙江昆剧团传字辈老艺术家周传瑛在传记《昆剧生涯六十年》自序中的第一句话。似水流年过去,在万字辈后,浙艺和浙昆合作培养的“代”字辈学员又将走出校园。2013年的他们,脸上都是青涩和好奇,2019年的他们,即将告别那段青葱岁月,和懵懂的模样。经过六年的培养,从演员到乐队、从文化课到综合素养课,先后经128位老师悉心教导,13级昆剧班学生崭露头角,在全国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

在2016、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7“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2018年第三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2018东方之韵梨园武荟——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艺术展示等大赛和活动中,13级昆剧班学子都获得了佳绩。由昆剧班全体同学演绎的梦幻版《牡丹亭》作为第24届中韩日戏剧节开幕式演出剧目,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闭幕式展演剧目受到了中外观众的肯定与喜爱。由文旅部艺术司主办的2017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的工程项目中13级昆剧班三位学员分别拜名师汪世瑜、林为林学艺。2018年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浙艺昆剧班学员们在浙昆“秀字辈”、“万字辈”的带领下,为观众们奉上了《经典折子戏》与《雷峰塔》两场无比惊艳的演出。这是昆剧节史上绝无仅有的年轻团队,学员们的表现,让观众看到了浙昆的未来。

13级昆剧班学生说,踏进艺校的大门,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条简单的路。“传承是根,出新是魂,突破是门,关键是人”,从《十五贯》到《雷峰塔》,从浙昆传字辈艺术家1921    年入学昆剧传习所到浙昆第六代昆剧传人的毕业,近一个世纪来,一代代浙江昆剧人筚路蓝缕、继往开来,为中国昆剧开拓创新,培育新人,守住民族文化的根,闯出传承发展新路,让昆剧艺术绽放出与今天时代相映生辉的光彩。    

校团师长寄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朱海闵说,寒来暑往、日月如流。“小昆班”的孩子终于长大了、毕业了!六年来,你们在浙艺学习,在浙艺生活,校园的每一块草绿、每一处花香,每一间挥洒汗水的教室、每一位朝夕相处的师长,记住了你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美好,也祝福你们“艺”路锦绣、尽展才华。

未来的你们,无论台前还是幕后,都请铭记“求真尚美精艺修为”的校训精神,以“吾生也有涯,而艺也无涯”的信念,学会坚守、懂得合作、耐住寂寞、永远奋斗,以新时代新文艺新青年的面貌拥抱属于你们可期可许的明媚未来。

未来的你们,无论角色如何转换,都请立志做一个“心中有魂、脚下有根、身上有活、台上有神”的从艺者,执着于民族艺术的传承初心,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用戏曲人的舞台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愿你们有担当,愿你们更勤奋,带着“浙艺人”的印记,带着“浙昆人”的情怀,心念家国,奉献人民。

浙江昆剧团党总支书记、团长 周鸣岐说,昆曲,文人雅士之集成,即时即景,听水磨有声,独领风骚数百年,终成百戏之师。浙昆,重起发祥,再造经典,一个戏救活一个剧种,方得昆坛繁花似锦。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新生代素心如兰,矢志于昆曲而不渝。六年来,承蒙浙艺院之用心培育;深感各级领导之关心厚爱;致谢全体老师之倾情施教;难忘浙昆大家庭为之付出的辛劳。而今,学业有成,将在舞台上一展风采,愿人人露身手,个个显绝活,给出一份观众满意的答卷!                               

看如今,小荷已露尖尖角,不忘重情重义;望远处,攀梅折桂定有时,不负出人出戏!

昆剧班感谢信

原来一年不只有四季,还有一种季节,叫做“毕业季”。没有四季那么漫长,却比四季更美好,更加让人怀念。以前我们总觉得六年时间很长,离毕业还遥遥无期,而现在,不知不觉已经长大,承载着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仿佛一切还在昨天……

六年前我们还是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六年后已经是一个个青春焕发的青年,其中最想感谢还是你们——我亲爱的老师们!传授我们昆曲,从一个眼神,一个翻身,一抬手,一移步,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间告诉我们昆曲是讲究细腻的艺术;一把折扇,一把武旦刀,一副髯口,一串佛珠,教会我们如何演绎生旦净末丑;一个鼓,一面锣,一根笛,一把琴,教我们如何演奏出昆曲婉转动听的水磨调;一字,一腔,一颦,一笑,在檀板慢拍间,丝竹乐音中,一唱三叹,教会我们唱尽闺阁离愁、家国兴亡    ……        

还记得,那时候学校冬天上早课,天还没亮,早课老师们已经从家赶到学校等待我们上课,而对于我们而言仅仅是寝室到练功房的距离,他们风雨无阻,日日如此,为的只是我们每天一点点的进步;还记得,那时候老师刚做完手术,或是膝盖、腿有伤,他们不喊一句疼一声痛,带伤坚持做示范,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角色;还记得,那时候我们生病发烧,三位班主任更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关心我们,还精心安排着我们每学期的课程;还记得,那时候从上海赶到杭州的老师们,每周给我们上课,不顾高龄,不顾路途遥远,不顾酷暑,言传身教    ……一个个画面,是你们无私的奉献,我们想和您说:老师,辛苦了!

到了团里实习期间,年轻的“万”字辈老师带领着我们学习,上课是老师下课更像是朋友,还教会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他们一起演出,在他们身上看到“戏比天大”敬业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鞭策着自己的内心,台前幕后总是少不开他们的身影。团里领导也对我们格外重视,给我们很多演出机会,积累了不少演出经验。我们想和你们说:老师,谢谢您!

六年来老师们点点滴滴注入心血,使我们从无到有,从不会到热爱,从胆怯舞台到享受舞台,也让我们坚信昆曲是青春的艺术,青春是昆曲的生命 ,愿我们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愿每位老师都幸福安康,一切安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13级昆剧班全体学员  

【浙江新闻+】

演出内容:

6月28日   经典折子戏专场(一)

《扈家庄》《十五贯•测字》《白兔记·磨坊产子》《钗钏记·相约》《雁荡山》

6月29日  经典折子戏专场(二)

《吕布试马》《红梨记•亭会》《焚香记•阳告》《通天犀》

6月30日  《牡丹亭》

7月 1 日 《西园记》

7月 2 日   《雷峰塔》




原文地址: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225136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青年时报:培养了6年的浙昆第六代学员终于要毕业了——名家传授的《牡丹亭》《西园记》等轮番汇报演出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