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与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工作题研讨会举行
自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共同体成立以来,手工艺学院通过调研走访、研讨论证、项目制合作,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尤其在南方地区古建筑工程管理和工匠培养上实现实破,开设了古建筑修缮与壁画修复专业方向,开展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近日,手工艺学院特邀浙江古建筑工程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召开“古建筑修缮与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工作”专题研讨会,围绕古建筑修缮与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该领域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建议。
会议伊始,手工艺学院党总支书记钟黎介绍了手工艺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共同体年度规划。她表示,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理念正经历深刻转变,从依赖科技手段的物理修复,转向对艺术审美与历史价值的全方位关注。手工艺学院立足于文化艺术类学科优势,在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下增设“古建筑修缮与壁画修复”方向,旨在推动南方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依托“艺术为本、科技为用”的培养理念,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修缮工作回归文化传承的本质。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任教师林维业对古建筑修缮与壁画修复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作了介绍。林维业表示,学院从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岗位需求出发,根据岗课赛证的职业培养要求,形成了以文物保护法、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壁画修复等为核心课程的课程架构并展示具体的教学框架。与会专家针对课程设置、授课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订意见。
浙江成胤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平认为,古建筑保护意义重大,修缮工程对于现场施工和工程资料的全流程管理都有较高要求。但目前相关岗位人才匮乏,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强化实操教学,在施工管理和文物建筑利用规范上有所作为。同时,他表示愿意与我校开展深度合作,成立校企实训基地,丰富教学、考察的实践环节。
浙江双林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国人提到,古建筑修复应当秉持“最小干预原则”,避免过度修复,破坏文物。同时,相关教学要重视学习文物法律法规、修复工艺,兼顾学习施工、设计和监理知识。他建议课程内容应当以古建筑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工程师、监理的的行业证书有效融通为目标,培养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俞国人表示,公司愿意与我校开展双师型教学,通过聘任一线专业人员为行业导师,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浙江省古典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德良认为,学院课程设置和培养定位符合行业需求。当下,大量从业人员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对工程把握的“度”不够精准。因此,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让学生熟悉掌握古建筑各时代的风格特点,有能力判断古建的艺术、历史价值。
浙江东方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国友表示,古建筑修复应当把握原有的艺术特点。他建议通过项目制合作,让实践教学融入课堂学习,通过实地学习、观察,丰富学生对古建筑施工风格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工学结合的学习架构。
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企业、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远征表示,高校对于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符合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古建筑修缮的设计施工分类细致,但当下缺少具备文物保护知识的管理人才,现阶段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亟待提升。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作为老牌艺术类院校,应当结合南方地区的古建筑特点,培养兼具文物保护意识、古建筑工程管理经验和修复实操相关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讨论环节,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分别就古建筑保护与修缮课程的活化利用、三维建模以及数据化监控古建筑病害、强化古建筑测绘教学等方面进行讨论。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古建筑修缮与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全面深入的指导意见,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实践应用。未来,手工艺学院将深化不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为古建筑保护事业贡献青春力量。